中文版 | 英文版

媒體聚焦

【新京報】“十四五”草案多次提到的公共衛生,不隻是醫院

發布時間 :2021-03-11      來源 :       浏覽量 :

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面前,公共衛生應對顯得格外重要,經過一系列強有力的防控舉措,我國本土疫情基本阻斷,不過,疫情中暴露出公衛體系建設的短闆仍待彌補。
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草案》(以下簡稱《綱要草案》)中提出,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,并多次提及公共衛生,如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、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、加強公共衛生學院和人才隊伍建設、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等。

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、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栾榮生認為,公共衛生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有着重要地位,而如何解決人才流失問題,需要各地認識到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和長期性,加大投入、穩定投入。

 

重大疫情到來時 公共衛生打頭陣

新京報:《綱要草案》中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,并多次提到公共衛生。其實一提健康,老百姓更多想到的是醫院,公共衛生的含義究竟是什麼,有多重要?

栾榮生:公共衛生的概念是近兩百年誕生的。中世紀的黑死病疫情(鼠疫)對歐洲造成非常大的影響,但當時沒有公共衛生的應對策略,人類面對疫情基本束手無策,隻能被動等待它流行開去,産生群體免疫或者大規模死亡後自然終止。到了上世紀初,我國東北鼠疫大流行,就能在公共衛生專家伍連德的領導下撲滅。

公共衛生是什麼?按照國内通常的說法,它是全社會一起營造健康的環境,每個人都享受到相應的健康結果,“共建共享”,是公共衛生的精髓。新冠疫情中的群防群控、聯防聯控就體現了這個觀念。在面對重大疫情時,公共衛生是必須打頭陣的,在整個大的健康中國建設中,公共衛生也是占主導地位的。

新京報:《綱要草案》還提到,要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,這個“網”是什麼,涉及哪方面的工作?

栾榮生:公共衛生防護網,涵蓋了從國家級到區縣級的四級疾控中心,專科疾病防治機構如傳染病醫院、結核病防治中心、精衛中心等,以及基層衛生機構等,從大的公共衛生體系來說,還可以擴展,譬如相關衛生行政部門、人才培養教育部門等等。

公共衛生覆蓋的工作相當廣泛,從疾病的角度,包括應對傳染病、慢性病、精神衛生、傷害(車禍、自殺、生産事故等造成的傷害)等;從健康促進的角度,不僅是應對疾病,還要走在疾病的前面,不讓或者減少它發生,譬如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慢性病發生率,改善衛生條件以控制傳染病傳播等等。這也是健康中國中提及的堅持預防為主、全面健康促進的含義。達成這個目标,需要更加深入的工作。

相關部門要認識到公衛建設的重要性和長期性

新京報:公共衛生領域人才流失的問題突出,受到業界關注,《綱要草案》也提出了加強公共衛生學院和人才隊伍建設。為什麼會這樣?

栾榮生:我們現在統計,院校招生隻有20%的學生将公衛作為第一志願,大部分是調劑的;即便讀了公衛,畢業後幹不了幾年,好些人就轉行了。最現實的原因是待遇問題。

坦白講,這一行的待遇也不是特别低,肯定有比這薪水更低的更多職業。但在醫療衛生系統内部對比,公衛和臨床差太遠,同級别的單位,公衛醫生和臨床醫生的工資可能差幾倍甚至十倍,所以願意幹臨床的多,願意幹公衛的少。

為什麼會這樣,牽扯到一個認識問題。以前公衛領域有句話,“财神跟着瘟神走”,傳染病來了,都願意向公衛投錢,沒有疫情了,感受不到公衛的重要性,投入就不穩定了、滑坡了,國際上也有這樣的情況。

但公共衛生是一個長線的公共服務,不能因為短期見不到明顯回報就忽視它的價值。公共衛生是和義務教育相媲美的,是全社會對人力資源的兩大投入,教育讓勞動者有知識、有能力,公共衛生則讓勞動者更加健康,這種健康保障的效益也是不同于臨床治療的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,也讓我們認識到公共衛生關系到國家安全,國防針對外來的入侵者,公共衛生針對人群健康威脅,後者要影響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。

新京報:你覺得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?

栾榮生:政府要意識到公衛建設的重要性和長期性,加大投入、納入各級政府的穩定财政預算,并應逐漸增長。此外也可以擴大投資渠道,吸納社會資金、企業慈善基金等,共建共享。

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,縮小公衛與臨床的待遇差距也是一方面,現在上海、廣東等地逐漸做出要求了,也有一些地方發文,提出醫院公共衛生科的工作人員待遇向臨床看齊;我覺得公衛招生也可以參照師範生的待遇,讓更多年輕人願意選擇這個專業,為公衛吸引到優秀人才。

新冠疫情暴發之後,整個社會受到巨大的沖擊,各級政府對公共衛生的認識也會更加到位,我相信這個問題能得到改觀。

新京報:對疫情的監測預警很受關注。《建議》提到要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,你覺得可以從哪裡切入?

栾榮生:這個問題可以從技術和管理兩個層面思考。

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,為了更快地傳遞疫情信息,我國建立了疾病監測網絡,之後基層也能上報疫情,技術層面有了很大進步。現在還存在信息的互聯互通問題,醫院、社區的信息,疾控機構還得不到,應該進一步打通。

管理層面的問題更值得重視。監測新發傳染病是專業層面的事,如何研判、如何發布、如何預警及啟動響應,更多屬于管理的範疇。疾控機構沒有疫情的公布和處置權,需要等待衛生行政部門的決策,而這個反應機制想要順暢運行,必須有清晰的職責和權限劃分。《建議》中也提到了要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,将來會有具體的改革方案出台。

新京報記者 戴軒

編輯 張暢 校對 盧茜


媒體鍊接https://m.bjnews.com.cn/detail/161493905915977.html


上一條:【澎湃新聞】複盤多起局部疫情:專家建議口岸等一線人員應加打一劑疫苗
下一條:【中新社】疫情拐點何時來臨?專家解析三方面因素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