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衛檢系研究生陳維娜、萬叔坤和王曉慶在環境科學與生态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》(中科院一區top)發表題為“Dichloroacetic acid and trichloroacetic acid as disinfection by-products in drinking water are endocrine-disrupting chemicals ”原創性實驗研究成果,首次揭示了飲用水消毒副産物二氯乙酸(DCAA)和三氯乙酸(TCAA)具有生殖内分泌幹擾物效應。
消毒副産物(DBPs)是由消毒劑與水中天然有機物反應産生,一些DBPs可能導緻癌症、細胞毒性和遺傳毒性等不良健康影響。在氯化淨水系統中,鹵代乙酸(HAAs)是主要的非揮發性DBPs,而二氯乙酸(DCAA)和三氯乙酸(TCAA)是公共供水系統中最普遍的兩種HAAs。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DCAA和TCAA具有生殖毒性,然而,它們是否具有内分泌幹擾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。因此,揭示DCAA或TCAA的生殖内分泌毒性作用,對進一步評價DCAA和TCAA的毒理學效應具有重要意義。
該研究采用C57BL/6J小鼠模型研究,發現飲用水中DCAA和TCAA暴露對雄鼠和雌鼠具有生殖内分泌幹擾效應。首先,我們采用飲用水中DCAA或TCAA的最大國标限定濃度(MCL)的0、1-、102-、103-、104-或5×104-倍來處理雄鼠或妊娠雌鼠。連續處理兩周後,在≥103-倍MCL的DCAA(26.4 mg/kg/d)或TCAA(52.7 mg/kg/d)濃度暴露導緻雄鼠血清中睾酮水平和睾丸雄激素受體(AR)水平下降。在妊娠雌鼠中,≥104倍MCL的DCAA(264 mg/kg/d)或≥103倍MCL的TCAA濃度暴露均增加流産率。當≥ 103倍MCL的DCAA或TCAA濃度處理,妊娠雌鼠的血清卵泡刺激素(FSH)升高,雌二醇和孕酮降低。當≥ 102倍MCL的DCAA(2.64 mg/kg/d)或TCAA(5.27 mg/kg/d)濃度處理時,妊娠雌鼠的卵巢雌激素受體(ERα和ERβ)蛋白水平降低。暴露于DCAA或TCAA濃度也降低了妊娠雌鼠子宮和胎盤中ERα和ERβ蛋白水平。此外,同時暴露于5×104-倍MCL的DCAA和TCAA的雄鼠和妊娠雌鼠中,比單次暴露表現出更大的生殖内分泌幹擾特性,顯示出聯合内分泌幹擾毒性效應。因此,DCAA和TCAA均可視為新型生殖内分泌幹擾物。該研究有助于進一步評價DCAA和TCAA的毒理學效應,并增加了對飲用水中DCAA和TCAA生殖内分泌幹擾特性的認識。
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衛檢系博士研究生陳維娜、碩士研究生萬叔坤和王曉慶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,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為第一作者單位,張慧東教授為該論文的唯一通訊作者,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為唯一通訊作者單位。
本論文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深圳市基礎研究面上項目、福田區衛生健康系統科研項目等基金的資助。
原文鍊接:https://linkinghub.elsevier.com/retrieve/pii/S0304389423023191